【心得】泌乳支持能力培訓2月基礎班-學員范薰方

2018 年 2 月 4 日中午…台北聯合醫院婦幼院區 7 樓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協辦兩天的泌乳支持能力課程提供一個休息室讓媽媽們能好好的擠奶或餵奶。第二天的中午,我也進入休息室讓自己的乳房能放鬆一下,淑芳老師剛完成一一回收整理學員隨手仍下的咖啡杯工程,坐在我的身邊稍事休息,不知怎麼著看著老師,我一股衝動地想告訴老師這一天半上課的心情。

好險我有來上課,謝謝老師與協會在推動母乳上的努力,原來協會努力的不單單是保護、促進及支持哺餵母乳這個行為,還包含了母親與寶寶間愛的連結,以及對女性進入母親角色轉換的關心。

我是新手媽媽,寶寶出生的醫院也是母嬰親善醫院,院內的醫護人員的確很努力,很努力地鼓勵我們母嬰同室。但是,也只能努力的陪我們,其他的協助仍很有限,我內心的無助與徬徨卻無人可述,畢竟醫護人員本來要進行的工作事項就很多,外加泌乳支持專業也並非是所有醫院都有提供。月子中心同樣的問題依舊存在,沒有足夠的泌乳支持人力,能花時間用心的關心媽媽,新手媽媽得到了很多不理解的醫學專有名詞:“尋乳反射、奶陣、搖籃式、橄欖球式、C型手”,一張紀錄寶寶親餵的幾分
鐘的表格,以及月子中心工作人員熱心的提醒:“媽媽,寶寶吃 20 分鐘會沒吃飽“。

從月子中心回家時,對自己非常沒信心。明明有脹奶甚至腫腫痛痛,為什麼我沒辦法讓寶寶吃飽。身邊的一位媽媽朋友介紹我們毛心潔醫師,因為無法順利在短時間內就診,毛醫師介紹董宜蓁顧問來協助我們,顧問一開始問的就是“媽媽,你還好嗎?”宜蓁顧問還陪我們待了一個下午,進一步了解寶寶的特質,家人的互動與相處,最後還建立我的哺餵信心,讓我知道寶寶吃幾分鐘並不能真正表示他吃飽了沒,是要觀察寶寶吃飯的狀況,媽媽是那個最貼近觀察寶寶吃奶情形的人。宜蓁顧問告訴我,
我不僅奶不少,他還建議我可以下修奶量。

天阿!和月子中心的說法完完全全相反…不知道有多少媽媽在工作人員缺乏足夠時間及專業知識的協助下,被宣判或暗示“奶少“而受挫。

是我先生鼓勵我來上課的!!他認為:既然我們自己都哺餵母乳了,來上課也能多了解一些。如果我們能有相關的知識,也許自己姐妹未來生寶寶的時候,能夠讓她們不再受到這樣缺乏以母親經驗與
感受出發的資訊干擾。

兩天的基礎課程讓我最感動的是:老師在課程中提到的:「“母乳支持人員要關心的不是只有那個哺餵的乳房,關注寶寶和媽媽更是優先“」。的確,母乳並非唯一的選擇,也並非只有餵母奶才是愛小孩,沒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小孩,之所以希望媽媽們能多餵母乳,不僅因為母乳養分是針對寶寶客製化,媽媽與寶寶在哺餵時的親密接觸無可取代。然而在考慮母乳哺育的時候,是否也要考慮寶寶當下的狀況,畢竟寶寶無法清楚表達”媽媽我不舒服”,或是”我可以多喝一點嗎?”“。母嬰間所有的一切一切,關係整個家庭,媽媽與寶寶都是同等重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