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育自我效能量表的識別與價值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常務監事、王麗玲護理師與會員林憶淳,整理一份有關「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的資訊,整合國內外文獻使用此份量表來檢視與母親純母乳哺育成果有關之研究,探討此量表的實用價值。

「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BSES-SF是用於識別的實用工具。可以用來識別哺乳母親的自我效能、研究者可運用於研究問卷、以及透過量表的結果,協助醫療保健提供者適時提供哺乳母親最實際的幫助。

本新知介紹台灣與大陸地區兩篇「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之運用研究摘要:

  • 「執行親子同室的相關因素探討」

研究者: 蔡至涵、彭台珠、賴惠玲、王淑芳

資料來源: 105年9月,榮總護理雜誌,33卷第3期。

研究背景: 親子同室可以促使建立早期親子關係,增加父母育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並且提高純母乳哺育率,但 24小時親子同室是台灣推動母嬰親善醫院認證十大措施中執行度最低的措施。

研究目的: 探討執行親子同室的相關影響因素。

研究方法: 採縱貫式研究,於 2014 年 8 月至 2015年 1月透過結構式問卷、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於產婦產後一至七天、一個月、三個月內進行資料蒐集,共有 61 位同意參與研究,完成三次問卷調查的共有 51 位,問卷回收率為 84%。

研究結果:

  1. 執行親子同室與即刻肌膚接觸、一個月哺育方式有統計上顯著相關;有執行即刻肌膚接觸者,產後選擇親子同室的機會是未執行者的 39.38 倍;親子同室者在產後一個月選擇純配方奶的機會會降低0.11倍。
  2. 就執行親子同室的模式來看,執行24小時親子同室及產婦疲累時才將寶寶推回嬰兒室者,較常態性夜間推回嬰兒室者更傾向選擇純母乳哺育;同時產婦的母乳哺育自我效能得分,在24小時親子同室和疲累時才將寶寶推回嬰兒室的也高於夜間常態推回嬰兒室。
  3. 此外,產後住院期間配偶、父母的支持度與母乳哺育自我效能有統計上正相關。

研究結論: 產後即刻肌膚接觸與家人的支持可以提高親子同室的機會,增加母乳哺育的自我效能,進而提升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

研究建議: 產前加強衛教家人產後參與親子同室與發揮家庭支持力量將有助於落實親子同室執行,進而促進持續母乳哺育率。

  • 「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作為華語地區母親純母乳哺育的預測因素」The Short Form of the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 as a Prognostic Factor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mong Mandarin-Speaking Chinese Mothers

研究者: Wan-Yim Ip, PhD, RN, RM1⇑、Ling-Ling Gao, PhD, MSc, RN2、Kai-Chow Choi, PhD1、Janita Pak-Chun Chau, PhD, RN1、Yang Xiao, MSc, RN3

資料來源: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November, 2016, vol. 32, no. 4, 711-720.

參考網址: http://jhl.sagepub.com/content/32/4/711.abstract

研究背景: 在中國,產婦母乳哺育的自我效能感對產後6個月純母乳哺育的率的影響是很少人了解的。

研究目的: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檢視母乳哺育自我效能感與產後6個月選擇純母乳哺育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而檢視測驗的內部一致性並建構有效度的中國(華語)版本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BSES-SF)。

研究方法: 這是在中國廣州地區教學醫院進行的一項前瞻性世代研究。共有562位產後72小時內的住院產婦被招募參與研究並在產後6個月進行電話追蹤。

研究結果: 雖然所有的母親在產後72小時內母乳哺育自己的嬰兒,只有25%的母親純母乳哺育。純母乳哺育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6.7天。出院後純母乳哺育的母親,在產後1、4、和6個月的比例分別為14.8%、2.0%和0.2%。使用 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顯示,有較高BSES-SF得分基準、計畫性剖腹產、以及在產後72小時內實行純母乳哺育的母親,均與產後6個月內較不會終止純母乳哺育的風險有顯著相關。

研究結論: 中國婦女的純母乳哺育率差強人意。中國(華語)版本的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BSES-SF)可以協助辨識出產後6個月內需要較多純母乳哺育支持系統的母親。

值得一提的是,此篇研究結果中指出『計畫性剖腹生產者產後六個月內停止純母乳哺育的機率較低』,這似乎與現今的大多數研究結果『剖腹生產者較自然生產者母乳哺育的持續率較低』有所差異。研究中顯示研究參與者中,陰道產與剖腹產的人數與比例分別250人(44.5%)、312人(55.5%),大多數嬰兒出生時的月齡為38週或以上(88%),但不到一半的嬰兒是陰道分娩(45%)。此人數比例影響研究結果甚大。研究中亦指出: 統計結果發現到的剖腹產是純母乳哺育持續時間的預測因素並不容易解釋。雖然有研究指出一旦開始母乳哺育,分娩方法不再對母乳哺育的持續時間有任何影響。在相關文獻的系統回顧和後設分析也得出結論,剖腹產對住院期間就開始母乳哺育的母親,出院到產後6個月的母乳哺育率沒有顯著影響。另有一份日本研究者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日本母親中,剖腹產母親出生後1個月的純母乳哺育率高於陰道分娩的母親。研究人員將研究結果歸結為剖腹產婦的住院時間長於陰道分娩的母親,期間醫院的助產人員提供母親有關母乳哺育更多指導和支持。這情形與在中國大陸是一樣的,剖腹產母親通常住在醫院裡3到5天,而經歷陰道分娩的母親在醫院只住了2天。但進一步研究純母乳哺育率和剖腹產之間的關係和相關因素是有必要的。

因此為筆者提醒同道夥伴兩個思維方向,這也是實證研究文獻評析的重要精神:

  1. 中國地區的剖腹生產率幾近50%,研究對象的剖腹生產率影響研究結果甚大。
  2. 而東方人在對生產、性別等文化期待,與本研究對象中『計畫性剖腹產』的因素,在現今中國社會中的人口學特質與一般文化中研究對象的差異應該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由兩篇文獻可知,哺乳母親的自我效能,影響著母乳哺育的成功率、持續度、純母乳哺育的比例,亦可了解經由量表的結果進行的專業與支持系統介入等協助措施,對於支持哺乳母親持續哺乳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不斷的努力保護、促進和支持純母乳哺育(EBF),使母親能夠建立並保持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的母乳哺育。

國內在政府與民間積極推動各項母乳哺育推廣政策,以全面建置親善之母乳哺育環境,提升母乳哺育率。以104年為例,在六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不到50%,較之往年有逐漸攀升的趨勢,但也表示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104 台灣地區 67.5% 一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
62.0% 二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
54.7% 四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
45.4% 六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成立至今,主要核心目標就是推動華人地區哺乳母嬰與家庭的專業協助支持系統、以增能哺乳家庭。不只醫療院所專業人員,專業泌乳顧問與哺乳家庭的協助者若能善用「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作為哺乳母親的自我效能評估與計畫介入協助之支持措施,將更有助於哺乳母嬰關係與家庭支持的增能。「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中文繁體版是由胡蓮珍老師於2003年翻譯。
「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簡式量表」BSES-SF內容簡介
參考來源: http://www.cindyleedennis.ca/research/1-breastfeeding/breastfeeding-self-efficacy/
為了促進母乳哺育信心的概念發展,並導入有效的支持性介入措施,丹尼斯博士結合Bandura(1977)的社會認知理論,並發展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的概念和理論模式[發表於: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期刊]。
母乳哺育自我效能是指母親對哺乳自己嬰兒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它能預測:

  1. 母親是否選擇母乳哺育;
  2. 她會花多少精力哺乳;
  3. 她是否會有自我增能或自我削弱的思考模式;
  4. 她對於母乳哺育的困難將有甚麼樣的情緒反應。

研究假設醫療專業人員可以透過修正以下的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來增強母親的母乳哺育信心。
母乳哺育的自我效能受四個主要因素影響:

  1. 表現成果(例如,過去的母乳哺育經歷);
  2. 替代經驗(例如,看過其他婦女哺乳);
  3. 口頭說服(例如,有影響力的人如朋友、家人和泌乳顧問的鼓勵);
  4. 生理反應(例如疲勞,壓力,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