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母乳哺育和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現象,但寶寶身上黃黃的,卻常常讓父母很擔心。本篇泌乳新知由擔任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的陳玨如護理長,整理澳洲母乳哺育協會的一篇研究簡報,分享有關母乳哺育與新生兒黃疸的關係。少數的黃疸是需要治療的,但大部份的新生兒黃疸,若透過較為頻繁的母乳哺育,增加母乳通過腸道運動的頻率和數量,則會讓黃疸的發生率下降。

原文文章是由蘇珊博士和母乳哺育研究團隊,寫於2015年5月衛生專業委員會電子新聞簡報。

原文出處: https://www.breastfeeding.asn.au/exclusive-breastfeeding-and-jaundice

黃疸在新生兒來說是正常的現象,尤其是純母乳哺餵的嬰兒。在少數的嬰兒中,黃疸會進展為需要治療的,所以衛生專業人員應重視這個問題並有所行動,以確保母乳哺餵嬰兒的膽紅素維持在正常的範圍。黃疸是膽紅素積聚時所產生的現象,當紅血球被分解時會產生膽紅素。新生兒黃疸是一個連續的數值,可分為生理性及核黃疸。

認識新生兒黃疸

《母乳餵養臨床指引》# 22 (母乳哺育醫學,2010),介紹了新生兒黃疸的生理基礎:

  1.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所有新生兒未結合膽紅素增加原因為: 紅血球細胞的破裂、攝取量不足、肝臟膽紅素結合以及腸道膽紅素加重吸收。

  1. 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嬰兒的黃疸通常會持續到第二和第三個星期,這不是一個病理狀況,似乎是生理性黃疸的延續。

  1. 飢餓黃疸

新生兒攝取量減少導致了血清非結合膽紅素增加,而新生兒的飢餓黃疸在建立母乳哺餵的第一週更是經常發生。

  1. 核黃疸

當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水平達到一個程度,膽紅素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基底節和小腦的神經元,此病理變化是永久性的,包括慢性神經損傷,神經認知延遲和運動功能障礙。

母乳哺餵頻率越高、新生兒黃疸越少

陳、葉、陳,於2015發表期刊論文中探討黃疸在完全母乳哺餵嬰兒的發生率,該研究是在母嬰親善醫院中進行的。所謂的母乳餵養是從產房開始進而親子同室,並依嬰兒需求哺乳。嬰兒平均在 7天左右於門診追蹤黃疸的狀況及母乳哺餵相關的評估,這些完全母乳哺育嬰兒被分成兩組,分別為餵食次數每日小於8次,以及每天哺餵8次或以上。在兩組之間黃疸發生率具統計學顯著的差異(表1)。每天哺育小於8次的產生黃疸的比例為25.4%,而哺餵次數大於8次的為5.7%。

Table 1. Number of cases of jaundice at follow-up, according to breastfeeding frequency.

Breastfeeding frequency

(母乳餵養頻率)

Jaundice at follow-up 黃疸後續發生率

(on average day 7)

Yes有 No無
% % P value
<8 times /day(一天少於八次) 25.4 76.4 <0.05
≥8 times /day(一天多於八次) 5.7 94.3

Source: Chen, Y. J., Yeh, T. F., & Chen, C. M. (2015).

這項研究中,嬰兒哺乳次數少於八次的,每天僅餵養4小時一次,這似乎是導致它們黃疸的因素。兩組嬰兒的體重成長無統計學差異,兩組之間的差異是母乳通過腸道運動的頻率和數量。

因此為了確保完全母乳哺餵的嬰兒暴露於黃疸的風險,就應該非常頻繁地餵養,每天超過8次。尤其是在初期,根據寶寶的需求肌膚接觸,不受限制頻繁地哺育,以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減少黃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