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腦膜炎,母親應持續哺乳

關於近日報導中國附醫醫師林鴻志主任表示”乳腺炎時應該停餵,以免嬰兒罹患腦膜炎”,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王淑芳博士已親自佐證資料並與林鴻志主任聯絡,表達新生兒腦膜炎,母親應持續哺乳的重要性。

林主任也表示,是記者斷章取義,原文並無說明停餵!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王淑芳博士提出佐證資料指出:

新生兒是否會感染腦膜炎,與自體免疫力有重要相關性。

  1. A型鏈球菌、B組鏈球菌通常棲息於陰道內,是早產兒和新生兒的腦膜炎在生命的第一週的常見原因。
  2. 大腸桿菌,其中棲息在消化道,也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的腦膜炎。
  3. 腦膜炎流行期間,李斯特菌是最常見會影響新生兒的菌株。

持續母乳哺育嬰兒可以透過母乳獲得抗體

  1. 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補體(C3、C4)、白血球細胞、乳鐵素(lactoferrin)、溶箘脢(lysozyme)、抗葡萄球菌因子、雙尾乳桿菌因子等對嬰兒免疫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2. 而母親”發炎時”是否會傳染給孩子,最重要的除了免疫力之外,衛生習慣更是重要因素。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原文:

新生兒腦膜炎來勢洶洶 新手爸媽務必嚴陣以待

最近一個月內,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已經有三例乙型鏈球菌引起的新生兒腦膜炎出現,接近以往的「年產量」,其中兩例甚至發生在出生一個月之後。該院這三名病例中,兩例痙攣昏迷,一例併發水腦,所幸搶救得宜,均轉危為安。

林鴻志教授指出,新生兒腦膜炎是一種急症,死亡率高達 10%~30%,即使存活,也有 30%~50% 的病嬰會留下神經性後遺症,像是眼盲、耳聾,甚至智障或腦性麻痺,嚴重性不容忽視。該院最近連續接獲六例新生兒腦膜炎,除了三例是乙型鏈球菌引起,另兩例屬病毒性,還有一例是大腸桿菌。由於細菌性、病毒性、肺結核性、皰疹病毒性等腦膜炎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未經腰椎穿刺與腦脊髓液的檢查培養,根本無從分辨起,因此新生兒腦膜炎的早期診斷至為重要。

新生兒腦膜炎的症狀包括發燒、拒食、活動力減退、煩躁不安、昏睡,有的甚至於呼吸困難、腹瀉、腹脹、抽筋、頸部僵硬。林鴻志教授表示,小嬰兒不會表達身體不適,再加上六個月以下的病況沒有專一性或特別性,症狀比較模糊,因此,新生兒照顧者的觀察與警覺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新生兒腦膜炎好發於早產兒、男嬰,以及母親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發生感染者。15%~40% 的孕婦,產道裡會出現乙型鏈球菌,其中 50% 將移行到新生兒身上,使得 1%~2% 的小寶寶感染。「中獎」的新生兒,又有 30%~50% 會發生腦膜炎,15%~30% 會留下神經方面的後遺症,至於死亡率,則為 6%~20%。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病例的母親屬 20 歲以下的年輕媽媽,孕產期經驗較為不足,若新手媽媽在懷孕末期曾有發燒、尿道感染、早期破水,甚至前一胎即有乙型鏈球菌感染的紀錄,必須提高警覺。台灣多數醫院都可提供孕婦進行產道篩檢,若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將有助於早發性乙型鏈球菌感染降低近九成,因此,建議有感染史、早產傾向、前一胎有過新生兒腦膜炎紀錄的孕婦提高警覺,畢竟下一胎舊事重演的機會比一般嬰兒高出二到十倍之多。

林鴻志教授呼籲,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照顧者若發現寶寶出現發燒、拒食、活動力減退、煩躁不安、昏睡,甚至呼吸困難、腹瀉、腹脹、抽筋、頸部僵硬等症狀,應盡速尋求新生兒專科醫師之專業診斷。一旦發生敗血症,細菌長驅直入,極易形成腦膜炎,掌握黃金關鍵期,讓寶寶的成長更圓滿健康。

資料來源: http://www.onped.com/hospitalnews/463-2016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