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顧問不可不知–親餵比例日益減少的現象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董宜蓁整理;常務理事毛心潔醫師審稿
依最新期刊及研究報告,針對寶寶的第一口”奶”真的比我們想像中重要做出分析及整理。
孩子吃到第一口”母乳”的重要,再添加”配方奶”的影響亦然
泌乳顧問不可不知
重要面對日間增加以擠奶代替親餵的新手母親
母乳不替代;健康下一代
母親不替代;健康一直在
盡早吃一口;奶愈吃愈久
(母乳、配方都一樣)

出處: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2017, Vol. 33(2) 285–295
背景: 初產婦經常面臨早期、無意的減少或停止哺乳的風險。造成這些結果的哺乳型態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研究目標: 這項研究旨在描述初產婦哺乳時,早期且”即時”的行為和問題。

方法:

  1. 針對計畫純母乳哺育的新手母親在產後住院期間,提供嬰兒餵養商業應用程式(app)下載。
  2. 婦女在產後8週內自行記錄餵食情況及哺乳經驗。
  3. 其他餵食狀況與背景資料利用電子病歷和問卷調查收集,收案時間分別為產後第2週與產後第8週。
  4. 每週匯總統計數據以分析母乳哺育行為和問題。

結果:

  1. 61名計畫純母乳且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婦女中,其中38%(n = 23)在產後住院期間曾使用配方奶,另外有68%(n = 34)在兩週時至少使用過一次配方奶。9名婦女在研究期間停止哺乳。
  2. 在醫院曾經使用配方奶的婦女以及對母乳哺育持較負面態度的婦女在產後2周和8週大的純哺乳率較低(p <0.05)。
  3. 研究樣本在研究期間呈現出【直接哺乳頻率漸少而擠出母乳頻率增加】的趨勢。
  4. 產後第二週是哺乳問題發生的高峰期,有81%的婦女(n = 39)遇到至少一個以上的哺乳問題。最普遍的問題包括自覺奶水不足、疼痛、含乳與哺乳效率不佳。

結論: 本研究發現: 【過早開始擠奶以及在醫院補充配方奶】是導致初產婦哺乳狀況不理想的主因。

關鍵訊息:

  1. 嬰兒餵養商業應用程式(app)蒐集資料顯示: 許多初產母親在產後2個月內開始以擠乳取代哺乳。
  2. 初產婦使用配方奶與遇上哺乳問題的機率很高。
  3. 本研究提供【給予新手母親支持的時機與內容的基本框架】提供實務工作者參考。

 

協會小叮嚀:

  1. 母乳不是一種發願,而是生活中參雜環境相關因素影響的日常活動;即便是哺乳意願很高的新手母親仍然具有停止或減少哺乳的較高風險
  2. 這篇研究利用目前母親廣泛使用的應用程式(App)紀錄並追蹤可能的問題;除了提醒泌乳顧問未來運用新科技進行哺乳相關課題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結果更再次提醒針對新手母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方能協助母親達成哺乳目標並持續哺乳:
友善措施 重要面對日間增加以擠奶代替親餵的新手母親
  1. 產前協助母親與家人做好準備
  2. 產後落實愛嬰醫院十措施
  3. 避免產後不必要(過早)的配方奶添加
  4. 社區持續的支持母親
母乳不替代;健康下一代
母親不替代;健康一直在
盡早吃一口;奶愈吃愈久
(母乳配方都一樣)
研究方法簡介: 生態瞬間評估法(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簡稱 EMA)
又稱做生態瞬時評估法,是一種即時回報受試者狀態的資料收集法,多見於心理學或醫學實驗中使用。1994年由Saul Shiffman與Arthur A Stone兩位學者首次提出這種方法。受試者或觀察者通常多用筆記型電腦或是其他數位行動裝置及時的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即時填寫目前受試者狀態的問卷。

跟問卷法、日記法、或關鍵事件記錄法比較起來,生態瞬間評估法能夠有效避免回憶造成的偏差,但也有如無法確認受試者自我回報是否真實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