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然卻也最不簡單的母乳之路–黃苡蒨

以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於今年舉辦的母乳徵文前三名作品來作結。本篇以第三名黃苡茜的文章「最自然卻也最不簡單的母乳之路」與所有夥伴分享,相信每個媽媽對母乳哺育的努力過程以及哺餵的成功,也是泌乳顧問最感動最有成就感的事。

另外有鑑於近來有關母嬰親善政策反成新手媽媽壓力的新聞議題,協會也徵得俐兒診所院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沈貞俐醫師的同意,同時放上她回應書寫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希望所有的夥伴都能永保初心—推廣母乳哺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要維護公眾權益、促進母嬰身心健康與幸福。希望未來大家繼續一起努力!

最自然卻也最不簡單的母乳之路

哺乳類動物小的時候都是吃母親的奶長大的,人類也是哺乳類動物,寶寶出生不喝媽媽的奶,那麼他喝什麼呢?肚子餓的時候自然要吃東西,寶寶肚子餓的時候當然也要吃,所以,「吃」絕對是滿足生理上的基本需求也是最自然的事。基於這二個觀點,你說,「母乳哺餵」對寶寶和媽媽來說是不是世界上最自然也最簡單不過的事?

以上是我對於「母乳哺餵」最初衷的觀念,所以,我也從來就沒想過,原來,母乳哺餵這條路點滴皆辛苦。

首先,先來說說我的故事:

我是位職業媽媽,目前有一個還在哺餵母乳的孩子,2歲多。在生寶寶前,和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也是做足了很多的功課,待產包要準備什麼、什麼東西是新生兒必備、什麼東西是必買…卻不知道,原來「母乳哺餵」這件事情也是需要做點功課的…

我是在母嬰親善醫院生寶寶的,但我的醫院似乎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母嬰親善,加上自己對於母嬰親善的概念也是懵懵懂懂的;我永遠無法忘記寶寶剛與我做身體接觸的時候,她靠在我身上強烈尋乳反應的表情與嘴巴瘋狂的找乳頭卻吸吮不到,而我就在不曉得該如何擺放哺餵姿勢的情況之下,加上護理師一、二次的指導後就宣叛我因為「乳頭過短」勸我早早放棄親餵這件事。

自然產住院的3天,曾經在一位夜班的護理師指導下哺餵成功2分鐘,但真的就只有那麼一次,我很努力想練習,也很想再次找那位唯一成功協助我的護理師指導,但她實在太忙了,我也不好意思一直打擾,所以我的住院生活就一直在「擠初乳」,擠多少餵多少,然後其實也不會擠,所以乳房是痛的要死才好不容易用針筒蒐集到3、5C.C.。

接著出院後的生活是在月子中心,原以為能夠在月子中心經由其他專業人員的協助上親餵成功,十四天的日子,沒有一次成功;唯一幫助我的,就是學會了「手動擠奶」及「定時定量擠奶」這件事;然後在一次與衛教人員的閒聊之下,我知道了「乳頭保護罩」,也是我在準備出月子中心時和寶寶親餵時使用的工具。大約走了二個月,這段期間,我每天用保護罩練習和寶寶親餵,然後感覺寶寶沒有吃飽就請家人再哺瓶餵,我稱作為–「假想親餵的美好」;我很清楚,那還是隔著一層,並不是和寶寶最直接的親密接觸;親餵成功的路感覺離我好遠,出門在外也是得煩惱保護罩的清潔、消毒問題!

我是位社工師,找資源似乎是我的專長,但資源的正確與否也確確實實需要判斷的,尤其是在這網路發達的年代。很幸運的!我找的資源都是健康且對的方向。出月子中心後,親餵不成功及母奶量這二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曾經想選擇坊間私人的通乳師或是私人不正統的泌乳顧問…幾經思考還是作罷。在仔細的評估之下,這段期間我先生陪著我跑了新竹國泰醫院母乳諮詢、新竹馬偕產後病房的泌乳臨床指導,帶著寶寶前往請護理師們指導寶寶的含乳和哺餵姿勢,回家之後繼續練習、磨合;也打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及竹北東元醫院護理師詢問哺乳相關問題;在網路柳樹的母乳小站、母奶寶寶健康娃社團中找到了許多比較正確的知識及觀念,是的,我選擇了就近的母乳哺餵資源來協助我!走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並不是一次、二次就順利,當然也是要好多好多次的機會練習,我很努在新手媽媽生活與重回職場的生活找尋平衡。

終於這天還是來了!放棄使用輔具的這一天,是我觀察到寶寶真的不舒服,也有點抗懼,即使在這之前我找了很多資源也有了很多的練習…但,寶寶和我的默契就始終沒有一直這麼圓滿,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媽媽的情緒終於來到了即將放棄親餵這件事的邊界了!我先生鎮定且溫柔的對我說: 「還是要再躺餵試試看呢?」

孩子和我真正親餵的親密時光,是在孩子出生3個月之後的事情,那時的場景不是在醫院、也不是在月子中心,我真正親餵成功,是在自己的房間–躺餵;剛開始的數分鐘,我感動得快哭出來,再下個數分鐘,我很清楚知道那經驗不是偶然,那吸吮的感覺我知道和過去都很不同,先生偷偷的開門看看躺在床上練習哺餵姿勢的我和寶寶,他小小聲的說: 「好像有吸到耶!」先生開心的看著我,然後又把門輕輕的關上…一下下又來偷偷開門,我還在餵寶寶喝奶…先生很開心的再次把門關上。那一晚,先生問我: 「努力了這麼久,很開心吧?這一路走來辛苦妳了!」我其實很想大聲為自己和寶寶喝采,記得那一晚我很滿足又幸福的睡著了。

我不是學者、研究者,對於母乳的知識需求和資源也從不覺得需要這麼多,這些正確知識的觀念和資源,也都是在不順隧的母乳之路上累積的。成功哺餵母乳之後,可能還會遇到塞奶、脹奶、追奶、奶量供需平衡的種種小關卡,每一關,都是經驗學習與克服,走過了,就又學了一課。上帝給的每一個考驗,在努力之下都不會有白走的路,每一個過程都是經驗、都是學習,總會有苦盡甘來的這一天。我是一位社工師,找尋資源是我的專長,但我知道其實是媽媽的本能還有母愛讓我努力找尋母乳哺餵資源,因為我知道那是對孩子最好也最天然的,只要有心不放棄,我想,都能在每個用心上慢慢找到豐收的果實。

在臺灣,衛生福利部推行母嬰親善醫院,目的是在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給予每個寶寶生命最美好的開始;推行公共空間設置哺乳室,休閒育樂環境也跟進開始提供哺乳措施,台灣推行母乳哺餵的整體環境下其實還算友善;針對返回職場的哺餵母乳媽媽,在勞基法的規範下也給了哺乳媽媽們一天有二次三十分鐘的哺乳時間,但你真的以為所有的上班場所都會為了哺乳媽媽設置哺乳室嗎?所有的母乳媽媽們都能順利運用這個規範嗎?就我所知,十個有六個媽媽會因為返回職場的種種不方便而必須停止母乳哺餵,職場媽媽因為環境的受限,其實很容易半途而廢。

我返回職場,公司並沒有設置哺乳室,是隨意找個沒有人用的會議室使用,還常常為了有人要使用會議室遷移!所以,我的公司為哺乳媽媽設置的是–「行動哺乳室」,哈哈!哪裡沒人就去哪裡…還要自製門廉擋著以防春光外洩,還要自己搬電風扇,還得臉皮厚的跟附近商家借冰箱冰母乳…,遇到出差的時候,我還會帶著我所有的擠奶配備(擠奶器、冰寶、保冷袋)出差,協調相關哺乳空間及設備事宜!講到這些不免辛酸,也佩服自己的毅力與勇氣,熬了一年半載的職場擠奶日子…撐過了孩子1歲最需要奶的時光,也很慶幸我是那個返回職場後,沒有向不友善的哺乳環境妥協的哺乳媽媽。

隨著孩子長大,奶變成副食和點心,白天又要工作又要擠奶這件事總算告一段落,最開心的仍是終於不用洗一大堆瓶瓶罐罐了!孩子二歲了,睡前還是需要親餵的時光來安撫一整天媽媽陪伴她不足的時間,我也順著孩子,並沒有刻意的要戒奶,總覺得孩子準備好了,她自己會放手的!

肚子裡的二寶來報到了,又來了一個二寶來了那大寶對於母乳的需求怎麼處理的關卡…找了相關資料,順著自己的身體和正確的意念,我現在是位「孕期哺乳媽媽」,持續哺乳中。

當然,這段期間,我的家人還是認為孩子長大該斷奶了,或是覺得這樣大寶、二寶的母乳調配會很辛苦,媽媽會很累等等…但他們的理由總沒能說服我,因為我覺得那是「孩子和媽媽的事!」我總有信心會找到最適合我和孩子相處的依附關係,並且確切的相信孩子,孩子準備好了就會自然離乳,離乳也該是件自然的事!我傳達給我家人的信念也是如此!我想,這也是他們強迫我不來的原因,因為最辛苦的媽媽都沒有喊苦了!

母乳哺餵成功的關鍵–媽媽的身體狀態、媽媽的意願、家人的支持、環境的支持,缺一不可!對應Maslow的需求理論,溫飽階段來自於生理、安全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那麼需要媽媽的原因,為什麼要推行母嬰同室,放到最初衷來思考,你也許不用google就會找到答案了!也許你會知道母乳有很多的好,但它確實也不是仙丹,不代表喝了就一勞永逸不會生病!我的孩子,純母乳,也是經過了好多次的努力與病毒的抵抗,熬過了這二年多來的日子!我想,即使母乳有很多的好處,但你不願意,那麼你知道再多的好處就只是知道而已。

台灣推行母乳的觀念可能讓很多沒有順利哺餵母乳的媽媽感到很有壓力,覺得沒有餵母乳就是罪過!事實上也沒有這麼嚴重,無論是母乳或是配方奶,我覺得努力過後,能夠平衡生活就是最好的!沒有餵什麼奶才是比較愛孩子的這件事,有喝總比沒喝好!

二寶即將在七月底出生,有了大寶的經驗,對於母乳哺餵當然比較有信心,但待產包準備的第一樣東西還是新竹地區的母乳哺餵資源,希望這資源可以備而不用;不過,我想即使遇到了困難,我更可以淡定的面對、尋求協助。身邊有孕媽咪在準備待產包時,我也不忘叮嚀–要記得做母乳哺餵的功課哦!

母乳哺餵對有些人來說,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關關難過關關過,母乳哺餵絕對是世界上最自然卻也最不簡單的事!我想,我也跟很多在母乳哺餵路上遇到困難的媽媽一樣,我們成功的堅持只來自於–想給孩子最自然的信念…祝福母乳哺餵路上苦盡甘來的所有媽咪們,辛苦了!母親節快樂!我們一起讓人生最美麗的風景永遠留存在我們親蜜育兒的道路上!當然,也別覺得孤單,記得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尋求資源,這些,都會是我們母乳哺餵路上重要的貴人。

最後,謝謝我最親愛的先生,母乳哺餵這條路看似什麼忙也幫不上,寫完這篇文章卻覺得很感恩!母乳哺餵路上先生一直在我的身旁默默的支持與陪伴,看著我和寶寶不斷練習、幫我按摩、陪著我東奔西跑、協助我處理塞奶的問題,這二年多來很多好的、不好的情緒也都是回饋給他!沒有一聲怨言。現在回想起來,先生的一路陪伴卻成了我母乳哺餵路上最溫暖有力的力量。也謝謝這一路陪我走過來的貴人們!我愛你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